2023年,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高位推动农业“特”“优”发展。前三季度,粮食丰收基础稳固,畜禽生产增势明显,蔬菜生产量质双升,中草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,特色渔业稳步增长,农业经济形势稳中有进,农业高质高效发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。

一、农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

前三季度,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2.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3.8%。分行业看,农业产值791.3亿元,增长4.9%;林业产值157.4亿元,下降9.9%(受年度造林计划任务锐减影响所致);牧业产值496.3亿元,增长7.2%;渔业产值7.8亿元,增长7.9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9.5亿元,增长3.1%。。

二、粮食丰收基础稳固

全省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锚定3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,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实施玉米、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联合攻关,加快高产优质品种更新。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,新增恢复水浇地300万亩。实施单产提升行动,集成配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,在中北部一作区创建玉米吨粮田,在南部两作区创建吨半粮田,整建制开展高产创建,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。

夏粮喜获丰收。全省夏粮播种面积803.8万亩,比上年增加1.2万亩,增长0.2%;亩产307.4公斤,比上年增加1.9公斤,增长0.6%;总产量247.1万吨,比上年增加1.9万吨,增长0.8%。其中,冬小麦播种面积803.4万亩,比上年增加1.1万亩,增长0.1%;亩产307.3公斤,比上年增加1.9公斤,增长0.6%;总产量246.9万吨,比上年增加1.8万吨,增长0.7%。总体来看,夏粮面积、总产、单产实现“三增”。

当前我省秋粮已进入收获期,生产形势总体向好,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持平略增。

三、畜禽生产增势明显

持续加大畜禽产业扶持力度,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,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增效行动,加快肉牛和奶业大县建设,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场发展,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。前三季度畜禽生产增势良好,肉蛋奶产量稳步增加。分畜种看,全省生猪存、出栏分别达808.7万头、959.3万头,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.5%、7.5%;牛、羊出栏量分别为53.3万头、599.9万只,分别增长9.1%、6.1%;家禽出栏19544.0万只,增长9.1%。全省猪牛羊禽四肉产量123.1万吨,增长8.1%;禽蛋产量94.5万吨,增长6.3%;牛奶产量108.6万吨,增长4.8%。

四、蔬菜生产量质双升

大力发展设施蔬菜,持续扩大设施规模,聚焦发展新设施、改造升级老旧设施,在五大盆地蔬菜主产区,建设集中连片蔬菜日光温室、大棚等设施,配套土地耕整、直播移栽、灌溉施肥、采摘运输等机械设备,提升设施蔬菜标准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,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建造覆盖率。初步统计结果显示,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12.6万亩,与上年持平,产量774.0万吨,增长5.4%。

五、园林水果显著增长

今年果树开花期我省出现小范围降雪和倒春寒,但对正需疏花的果树影响不大,进入三季度,雨水增多,苹果、梨等主要水果长势普遍好于上年,没有出现大面积风雹灾,病虫害等自然灾害,整体情况好于上年。全省前三季度园林水果采收面积为267.7万亩,比上年同期增长1.5%;园林水果产量512.0万吨,增长4.4%。

六、中草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

山西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,资源总量1788种,是全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地之一。今年全省依托现有特色中草药产业带,持续推进管源头、管过程、管产品、管标准,充分挖掘道地优势,做足做优晋药品质。前三季度全省中草药材产量27.3万吨,比上年同期增长9.5%。

七、特色渔业稳步增长

稳步推进池塘标准化新改建5000亩,加快建设现代设施渔业设施设备8万立方水体,建设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基地3个。截至9月底,全省水产养殖面积26.0万亩,同比增长3.4%;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.7万吨,同比增长9.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