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看兵书》故事源于唐末,相传是根据残唐五代金蛤蟆王彦章为杀富济贫,下凡变为将领,苦读兵书,领兵出征的故事改编的。在民间较为流行的故事是这样的:
唐朝末,梁王朱温独揽朝政,后以阴谋手段,窃取篡夺了大唐江山,自立为帝,国号梁,史称后梁。唐朝晋王李克用组兵对抗与朱温的大将王彦章交战,因克用的义子最骁勇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已被残害身亡,其他太保(克用众义子的称号)将领们均不是王彦章的对手,经几次出击,被彦章连杀几员大将,唐兵死伤惨重,在无战将再敢出战的情况下,派人去山东东平府搬请来与李存孝有交情的名将白马银枪将高思继。思继奋勇出战,与彦章对阵,激战多个回合,尽管彦章武艺高强,高家枪切实厉害,思继杀法骁勇,彦章只有招架,别无他招,只好收兵回营。但仍不甘休,为从败中取胜,彦章夜观兵书(名字以此而定)。
饰王彦章的演员的脸谱顶额处画一只全形金蛤蟆(青蛙类),在看兵书的过程中,边看、边思考,想方设法如何能用计败中取胜,唱、念(白)、做作并举,脸谱上的蛤蟆随着演员的思考,表演艺术的发挥,特别是双眼的睁、闭与两眉的上下弹动,把蛤蟆的脸谱表演的似真蛤蟆在人面部活现,以此技的高度博得观众的喝采好评。
王彦章细观兵书,领悟了关云长智用拖刀计战败强敌的战例战法,暗定以计取胜。次日再与高思继对阵,战了几个回合,思继枪法高妙,越战越勇,彦章有意佯败,趁机脱逃,思继得胜心切,紧追不舍,暗怀追及活捉制服一举成名的雄心,万没想到彦章败逃中暗下毒手的诡计。在思继紧追将近对方,未提防时,被王彦章回马枪刺中要害身亡。
与此故事情节有关联的另一折戏称《苟家滩》又称《五龙二虎逼彦章》,简称《五龙会》。主要情节说的是:高思继之子高行周(俗名高鹞子),为报父仇,甘当先锋,与名将史建唐、李存勖(后为后唐庄宗)、李嗣源(后唐明宗)、石敬瑭(后晋高祖)、刘智远(后汉高祖)、郭威(后周太祖)等合兵,诱敌中计,在苟家滩(也称狗家疃地)大战王彦章,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,彦章自绝身亡。因上述七人的后五人在“五代“(史称五代十国)时期,分别先后当过四朝的皇帝(唐、晋、汉、周四朝),因封建王朝的皇帝以“龙”号称,故此戏名也称《五龙会》。
文水和汾阳是宋代名将狄青的家乡(狄家社在1971年前属汾阳,1971年后归文水管辖),两县的人民崇文尚武,敬仰英雄,《看兵书》结合狄青的故事,由质朴聪慧、勤劳勇敢的人们,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,得到了创造和发展,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艺术,再由民间艺人加工提炼,变了成一种街头表演的舞蹈形式。舞蹈只有将领、侍役、勤务兵、传令兵四个人物,服饰以古戏装为主,动作有抬步观书、关羽观书、小碎步扭、头顶灯蹲步转、骑马式等,形式活泼,滑稽幽默。伴奏以打击乐为主,有大鼓、铙钹、小铙、锣等,有时也用小战鼓代替。
文水看兵书作为传统舞蹈项目,已被列入文水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