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兰镇保贤村是山西省有名的养牛基地和屠宰基地,有着经营牛肉的悠久历史,早在明末清初时就有经营牛肉的作坊。在当地有关保贤熟牛肉的传说很多,其中有一则与一代镖师左昌德(左二把)有关。
文水属于农耕大县,耕牛的养殖及退役老牛的处理是一件大事。无论古代的限杀耕牛时期,还是近代允许屠宰生牛的时候,保贤一直是传统的牛肉屠宰点。民国时期的一代镖师左昌德(左二把)是地地道道的文水人,因护送苏绣“七禽图”入京有功,道光皇帝赏赐给他黄马褂一件,镖旗一面。据传,左二把的师傅就把保贤熟牛肉作为爱徒的主食之一。牛肉热量大、耐消化,符合习拳之人的需要。保贤牛肉煮制、腌制工艺考究,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肉中的营养成份,且味道鲜美,浓香扑鼻,绵软酥烂,深受群众喜爱。左二把力大无比,拳风犀利,一脚能踢断一根檀木车轴,还可以把一对石狮子举起,保贤牛肉功不可没。
自古保贤就是文水县的大村,它位于晋中平原的汾河西岸,这里土地平坦,水利条件优越,谓地肥水美。保贤牛肉加工工艺源远流长,说到早以前,谁都知道保贤咸牛肉誉满晋阳川。以前牛是用来农耕的,每年的春秋农忙季节过后,退下的耕牛要宰杀做成食品。但由于天气热,牛肉易腐烂,当地人就用土盐把肉腌制起来,结果经腌制的肉味道鲜美,人们爱食,后来人们就用食盐腌制牛肉。牛肉一下子吃不完,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又摸索了一套煮肉的办法:焖一会儿,急锅蒸一会儿,把肉煮得软硬合适可口,这样就不断完善,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加工工艺。
以前保贤的牛肉经营条十分有限,基本是小作坊生产,条件很简陋,没有规模可言。现保贤村几乎家家养牛,大型的熟牛制品厂就有3家,贤美牛肉厂就是其中之一。身为保贤人的韩维义立志要改变这种落后局面,他创创办了贤美食业有限公司,继承了保贤咸牛肉传统加工技艺,吸收了传统腌煮之精髓,结合现代科技,创造了独特的熟牛肉加工技艺。传统的腌煮工艺,按照季节不同差别很大,春秋两季7天,夏季2天半,冬季12天,而且往往腌不透,熟肉中会出现“黑心"(即没有腌透)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公司建了恒温腌制车间,保持了适当的温度,这样就统一了腌制时间,再结合盐水注射和滚揉,既缩短了腌制时间,又使食盐均匀地渗透肉中,成功地解决了“黑心”的问题。贤美公司在煮制的过程加入多种香料,形成了贤美五香牛肉配方。同时还适当调整了煮肉时急锅和焖锅的比率,初煮火大,逐次减弱,使之慢慢熟化,肉锅不加盖,漂浮在肉汤上的牛油形成了自然的“锅盖”,还能使牛肉中的腥味和不好的物质去掉。肉煮好后将肉表面的油、皮、筋去掉,然后按照规格进行切块称重,进行真空包装,高压灭菌,静置观察,检验合格,出场上市。
品牌不能等同于名牌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品牌只是一个商标,或者说是代表一个商品的符号,而名牌却是和知名度、信誉度息息相关的,是更加贴近消费者消费需求的,更加适合市场的,也是更具有竞争优势的。贤美牛肉厂既有好的加工手段和储藏手段,更拥有自己独特的加工工艺,掌握了熟练的加工技巧,靠传统技艺树立了品牌。打开了销路,尤其是我国有一个特殊国情,就是多民族。穆斯林的人数众多,清真产品必须靠传统技艺迎合他们的宗教习惯,贤美牛肉就是在清真上做足文章。
2004年3月,国家三部委就授予公司山西少数民族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,不仅如此,它还曾多次被认定为山西省名优产品、山西省著名商标。2006年,又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质量信誉3A级企业。
贤美牛肉传统加工传统技艺经传承人韩维义的努力,已经被列入吕梁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,2017年入选山西省级非遗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