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很不平凡、极为不易,是砥砺奋进、克难前行的一年。一年来,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,真抓实干、奋发进取,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
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。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9.2亿元,增速2.4%,全市第6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.8亿元,增速11.8%,全市第8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2%,全市第6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.8亿元,增速1.7%,全市第6,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县域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。

发展动能加快汇聚。山西路桥交通低碳科技园一期、禄泽重工电机结构件一期、新名源特种微纤维等项目建成投产,耀源色母粒新材料项目试运营。新增小升规企业22户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7户、创新型中小企业7户、高新技术企业3户、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,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、市级1户。文水钢模成功入选第二批市级重点专业镇,携手新华指数项目登陆博鳌企业家论坛,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。

深化改革成效显著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全面推进“综合窗口”改革,34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落地见效。作为全市唯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,完成土地入市7宗254亩。经济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10.2亿元、增速65%。进出口额完成7.8亿元,位列全市第一梯队,吕梁首列中欧班列从文水发车,改革动能加速释放。

乡村振兴全面推进。坚定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,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以上,产量4.3亿斤,占全市四分之一。一产增加值完成21.3亿元,占全市五分之一。大象农牧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田园薯业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。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36.4公里,美丽乡村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工,惠及3个乡镇33个村3.2万人,城乡供热、供水、环卫一体化深入推进,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。

2025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。当前,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,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。但我们更要看到,我国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,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,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稳定预期、提振信心;全省开展“重大项目建设年”行动,大力推进中部城市群建设,支持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;全市推进“985”重点产业链,加大固废资源化利用力度,支持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等等,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,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,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战胜困难、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底气。

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.5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%左右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水平,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要求。在此基础上,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。

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,我们将重点聚焦八项工作。

(一)加快转型升级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以“六大基地”为支撑,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努力把经济体量做大、家底攒足。

推进新型工业化。钢铁产业,年内推动吕梁建龙优特钢基地二期技改项目开工建设,延伸产业链条,优化产品结构。酒类产业,推动九清酒业年产5000吨白酒、爱来依年产10万吨精酿啤酒等项目开工,宗酒酒业年产5000吨白酒项目建成投产。装备制造业,加快宏诚金属升级改造项目建设,禄泽重工电机结构件二期、德通泰年产5万吨钢箱梁、兴隆年产8000吨大型铸钢配件等项目建成投产。新材料产业,推进东瑞电子年产5万吨双亚胺锂项目开工,鑫宏发年产5000吨碳酸锂项目建成投产。新能源产业,推动懋源独立混合储能、华电10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。加速推动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不断提升发展质效。

培育现代服务业。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,做好寄递物流农产品上行补助工作,推进仓储保鲜、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。积极培育电商主体,支持更多“乡土网红”直播带货,力争销售额突破5亿元,增长25%以上。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推动苍儿会景区创建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,实施刘胡兰纪念馆陈列室改造、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,支持刘胡兰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、武则天纪念馆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,推动文创产品开发,形成新的文化体验和经济增长点。年内推动全县首座星级酒店开工,完善高端商务、文旅消费等配套设施建设,增强接待能力,提升综合服务水平。

建设产业大平台。充分发挥产业链、专业镇、开发区三大平台作用。支持开发区提质升级,集成推进“承诺制+标准地+全代办”改革。加快推进百金堡化工园区认定,年内完成消防救援站、废水事故应急池建设,加快推动百金堡产业园标准化厂房、东庄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滚动开展“三个一批”活动,确保工业投资增速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考核指标完成年度任务。推动各类企业围绕产业链、专业镇抱团发展,增强产业链韧性,发掘专业镇特色,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串珠成链、特色成势。

(二)扩大有效需求,推动经济健康发展。支持重点领域投资扩容提质,促进消费稳定增长,激发市场活力,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。

推进项目建设。抢抓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机遇,更大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、超长期特别国债、地方专项债券,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、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、好项目。深入开展“重大项目建设年”行动,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66个,总投资256.8亿元,上半年开复工率达到80%以上。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,引导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,加快推进鑫海6万吨矿物油再生精制技改提升、盛达威11万吨炭黑生产线改造项目建设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。

激发消费潜能。大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,落实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,促进汽车、家电家装、数码产品、电动自行车等大宗消费,扩大健康、养老、托育、家政等服务消费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,支持更多品牌门店落户文水,拓展消费场景。完善金亿天街商贸综合体,规范凯奇广场、滨河公园等夜间消费聚集区,加快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建设。

提升招商质效。贯彻落实县委招商引资工作要求,县级领导带头招商,各经济部门、主管部门主动招商,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、消博会、糖酒会、杏花酒博会等大型展会。充分发挥省市重点产业链“链主”“链核”企业带动作用,聚焦上下游薄弱缺失环节,选优补齐优质项目。

(三)推进改革创新,激活发展内生动力。坚持发展出题目、改革做文章、开放激活力,优化营商环境,推进科技创新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深化重点改革。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69项重大改革举措,以及省委50项、市委43项、县委46项重点改革任务,深化国资国企、财税金融、教育科技、农业农村、医疗卫生、文化体育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,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改革试点工作。

优化营商环境。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,大力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加快政务大厅整合和高频服务事项进驻。依托“吕梁政企通”平台,做好文水板块推广运用,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、免申即享。扎实做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,推广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保障企业和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,进一步提升办事便捷度和群众满意度。

壮大民营经济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严格兑现落实即将出台的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和省、市一揽子政策措施。持续开展治理“两不一欠”问题专项行动,规范涉企行政检查,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问题,集中整治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,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,创造更加公平、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。

强化科技引领。引深校地校企合作,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,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、技改研发投入力度,年内新增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、创新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各3户,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。建立多层次、多领域的人才培训体系,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,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扩大开放合作。主动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,用好中欧班列,推进钢铁、化工、光伏、梨果等特色产品走出去,提升本地产品出口竞争力。引进一批跨境电商、外贸服务等新业态企业,促进外贸稳定增长。推动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年内落户文水,提升跨境结算便捷度,助力外贸企业发展。

(四)坚持三农优先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,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、农村地区更加繁荣、农民生活更加红火。

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,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,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持续整治乱占耕地违法问题,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,坚决遏制增量、消化存量。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推广水肥一体化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,年内完成神堂水库灌区节水改造、吕梁润农绿色智慧特色高效农业示范项目,完成1.8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农业生产托管7.5万亩以上。支持诚信种业与隆平生物深度融合,步入生物育种快车道。大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,努力提升农业保险综合覆盖率,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,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46.6万亩以上,粮食产量达到4.5亿斤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