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7.2%,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.8%,7个月退出全省后十位,综合排名前移4位,取得历史最好成绩。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工程完工5个,治理黑臭水体166个,胡兰、杭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容改造,扶农生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二期项目建成试运营,汾河、文峪河、磁窑河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,省沿汾六市政协观摩团参观学习,生态底色愈发亮丽。
2025年,加强污染防治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统筹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,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。
改善空气环境质量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,坚持“治污、控煤、管车、降尘、禁烧”多措并举,加快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,推动铸造、模板、化工等传统行业升级改造。年内完成美丽乡村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扫尾工程,逐步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。严格落实建筑工地“六个百分百”,加大城乡环卫保洁力度,科学调度洒水、湿扫、喷雾,争取PM2.5浓度降到39微克以下,确保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70%以上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退出全省后十位,让蓝天常在、空气常新。
保障水质稳定达标。突出抓好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生态保护工程,汾河流域文水县农村水环境治理项目6月底前主体完工,磁窑河沿岸村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10月底前竣工,农村黑臭水体年内全部清零。完成刘胡兰镇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,加快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管网配套工程。加强区域水环境管理,年内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工程。强化日常监管,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项目建设,确保汾河、文峪河、磁窑河三条河流省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,实现河畅、景美、岸绿、水清。
强化土壤风险管控。筑牢土壤安全“防护墙”,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“回头看”。强化固体废物治理,探索和推进利用粉煤灰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,推动山西路桥交通低碳科技园二期项目建成投产。稳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,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,不断改善土壤质量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年内完成“三北”工程1万亩中幼林抚育、3000亩森林抚育等项目,扎实做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,多渠道推进砂坑综合开发利用。